After watching the entire live broadcast of the Shenzhou 13 launch, it was already 1:30 in the morning.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s of the experts in the video, I knew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exciting moment! I edited a 30-second short video overnight. After learn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world spaceflight and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aceflight, I wrote this article to feel and share with you!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 Feiying found a lot of surging and inspirational music, and finally chose the song fragment of "Blessing the Motherland" as the background music, expressing the greatest wish for blessing the motherland. The video highlights the main details of the launch of Shenzhou 13. The 30-second short video is mixed and edited, which requires a little computer technology as support. The video has repeatedly adjusted the points that need to be highlighted several times, and also generated a combination of subtitles, scenes and music. Also try your best. The editing of the entire video has my own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in it.
● Time was short, and the beautiful scene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ocket and the moon could not be integrated into it. Shenzhou 13 is the brightest star in the moon sky, and it will once again expand the history of struggl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astronauts.
每一片叶子都不一样,但是元素是一样的。人与人其实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是思想,没有强者和弱者,只有思想的高度和具体事情上积累和努力的程度不同罢了。
|
-
1883年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
-
1926年3月16日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
-
1934年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
-
1942年10月3日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
-
1957年6月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
-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1号",标致航天时代的开始
|
|
-
1960年7月29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
-
1961年2月16日美国用世界上第一具固体燃料四级运载火箭发射"探险家9号"成功
|
-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
-
1965年11月26日法国第一枚人造卫星A-1升空
|
-
1969年1月15日苏联飞船"联盟4号"和"联盟5号"完成世界上首次载人飞船的相互对接
|
-
1969年7月16日美国用"土星5"运载火箭发射"阿波罗11号"成功;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
|
-
1970年2月11日日本在内之浦发射其第一枚卫星"大隅号"成功
|
-
1970年4月21日中国在酒泉用"长征1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
|
-
1972年12月7日美国"阿波罗17号"成功登陆月球,这是"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任务
|
-
1977年9月5日美国发射了星际探测飞船"航海家1号"
|
-
1979年12月24日欧洲空间局从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了第一枚阿里安运载火箭
|
-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并于14日乎安返回地球.
|
-
1999年11月20日中国在酒泉发射成功"神州1号"无人飞船,绕地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
|
-
2001.1.10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
2003年6月2日 欧洲空间局成功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12月25日,探测器上的猎兔犬2号着陆,开始对火星进行考察
-
2003年9月27日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斯马特1号发射升空。于2005年1月进入绕月轨道飞行,开始探月活动
-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发射神州五号飞船,载航天员杨利伟到太空飞行21小时后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
|
-
2004年8月3日 美国发射信使号探测器,开始飞赴水星考察。
-
2004年10月14日 俄罗斯发射载3名航天员的联盟TMA-5号飞船,其中由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和俄罗斯航天员沙利波夫组成的第10宇航组到国际空间站居留了192天。
|
-
2005年1月12日 美国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同年7月4日释放撞击器准备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试图揭开地球以及太阳系起源之谜。
-
2005年4月15日 俄罗斯联盟TMA-6号飞船载3人升空,其中由俄罗斯航天员克里卡廖夫和美国航天员菲利普斯组成的第11长期考察组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了179天,于10月11日返回地面。克里卡廖夫创造了太空累积飞行803天的最新纪录。
-
2005年7月26日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复航。这次复航载7名航天员,于8月9日安全返回。表明了经过改进后航天飞机仍能继续飞行。
|
-
2006年7月4日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载7名航天员顺利升空,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完成了为期13天的太空飞行任务
|
-
2007年8月4日 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
2007年8月7日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顺利升空。
|
-
2009年3月美国空军准备新太空系统的密集发射期。
-
|
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了1圈并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人类进行太空飞行的第一人.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在一次练习飞行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
1963年6月16日,她乘坐"东方6号"飞船进行太空飞行,3天后返回地面,开创了妇女航天的先河.捷列什科娃在3天的太空飞行中绕地球飞行了48圈,完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和科学考察工作,并证明了妇女能在太空正常生活和工作
|
1984年7月25日,他走出"礼炮7号"空间站,在窗外进行了3小时39分钟的太空活动,用万能工具完成了切割,焊接和喷涂等复杂任务
|
1969年7月16-24日,他作为"阿波罗11号"飞船的指今长与奥尔德林和科林斯共同完成了第1次载人登月飞行.7月21日,阿姆斯特朗打开飞船登月舱的舱门,顺着梯子第1个踏上月球,实现人类几千年的登月梦想.19分钟后,奥尔林也踏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停留了2.5小时
|
-
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俄)瓦列里.波利亚科夫
他于1995年3月22日从"和平号"空间站返回地面,在空间站单次连续飞行438天,创造了人在太空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
-
最先进行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81年4月12日,第1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由两名航天员驾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轨道飞行.航天飞机飞行54小肘后,顺利返回地面
|
-
最先进入太空运行的空间站:(苏)"礼炮1号"试验载人空间站
"礼炮1号"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升空,该空间站长13.5米,最大直径4.15米,重量18.6吨,曾有3名宇航员在站上生活工作23天.1971年10月11日,该空间站坠入大气层烧毁
|
-
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美) "土星-5"号运载火箭
它是美国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而专门研制的一种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为三级,全长110.6米,最大直径10米,起飞重量2930吨,运载能力为127吨(低轨道)和48.8吨(逃逸轨道).第一级采用液氧和煤油推进剂,第二级和第三级采用液氧液氢推进剂.该火箭从1967年9月到1972年7月进行了发射,其中有7次进行载人登月飞行,成功6次,先后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
|
-
载人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美)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1986年1月28月,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第10次发射时,发射后73秒钟航天飞机发生爆炸,造成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事后调查研究查明,航天飞机爆炸是由于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尾部密封圈失效造成的
|
国际空间站1998年正式建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的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
|
中国空间站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自主建设的一个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航天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学科。它以众多科学技术学科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新成就。同时,航天技术又为这些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提出了新任务。高度综合性的航天技术的发达程度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
|
探月时代
-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
|
-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
-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
有人说苦难就是不幸。是的,苦难常常把人逼到无奈和困惑的地步,可你也往往因此得以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苦难又是段风雨路,跌倒了爬起来才知寻路的重要和开路的不易。而走过那段泥泞坎坷,前路还有什么可畏惧?这么说,苦难不能算不幸。
我们曾经:技术力量薄弱,物质条件匮乏,试验设施简陋,人才奇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封锁、苏联又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断绝援助。
我们曾经:科学家以无私的爱国情怀回到祖国,和科研团队一起,义无反顾前往西北戈壁沙漠地,隐姓埋名,从最简陋的住沙窝喝碱水开始了航天事业。攻坚克难,一待就是几十年,使原子核这门新兴科学在祖国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曾经:研发航天发动机却没有合适实验室,条件艰苦,竟然只能使用一个厕所作为实验室,并成功研发了火箭使用的姿态发动机。
我们曾经:研制进程中曾遇到世界性难题,一度让大家感到“十分无力”,一个个关键设计方案不得不推倒重来。
我们曾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举国欢呼!使我国成为世界了上可以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之一,从此进入航天时代。
中国历年来火箭发射失败视频,多么痛苦的领悟!
我们现在:仍然经受着某些发达国家的封锁与阻挠。
美国对中国航天进行了全方位的制裁和禁运,就连螺丝钉都不准其他国家卖给我们,对中国的航天相关企业全部“拉黑”,40多航天企业全部进入了美国的“实体清单”,就连高校也不放过,到2020年12月21日,南航、北理工、南理工上榜,“国防七子”已全部被美“制裁”。最近两年直接受到美国政府在中美贸易战后强化管制芯片出口的冲击。
中国航天事业就这样一步一步从艰难困苦中走来,意志越磨越坚、技术越磨越强,困难是压力更是动力!
所有的中国航天人都是默默奋斗的无名英雄,他们不图名不图利,精益求精、刻苦奋斗,才成就了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
不要忘记他们,不能忘记他们,特别是下图中的这些功臣和英雄: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能拥有获得真理的能力!
|
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宇航员:无人飞船;任务: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简介: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宇航员:无人飞船;任务:试验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诸多领域的实验。简介:这是我国载人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宇航员:无人飞船;任务:神舟三号飞船和运载火箭系统技术进一步提高,飞船搭载了10项44台有效载荷设备,完成了多项科学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简介: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与第二次飞行试验相比,主要是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飞船具备待发段和上升段应急救生功能,完善了备份伞子系统;运载火箭具备了故障检测和逃逸功能,控制分系统采用了冗余技术。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宇航员:无人飞船;任务:神舟四号飞船系统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进行了多项研究项目。简介:在这次飞行中,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
|
|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宇航员:杨利伟;任务: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一人一天飞行,主要任务是考核飞船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简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
|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任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两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多项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世界顶先水平。简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运行76圈,历时4天19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轨道舱留轨运行了707天,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为长寿命空间飞行器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
|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任务: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简介: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
|
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宇航员:无人飞船;任务:神舟八号飞船为改进型载人飞船。神舟八号飞船首次交会对接为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对接目标飞行器为天宫一号,追踪飞行器为神舟八号飞船。简介:神舟八号飞船以在轨运行16天又13小时(397小时)的时间和1100万公里的行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
|
神舟九号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任务:神舟九号飞船与神舟八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简介:神舟九号飞船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1名为女航天员。飞船在轨飞行10余天,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神九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神舟十号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任务:神舟十号飞船与神舟九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简介: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1名为女航天员。飞船在轨飞行10余天,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神十任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宇航员:景海鹏、陈冬;任务:神舟十一号飞船与神舟十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简介: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乘组由2名男航天员组成,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
|
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任务: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实(试)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简介: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
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主要任务是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进行2-3次出舱活动、验证航天员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等。本文发表前最新信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
|
预祝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任务,宇航员平安归来,再创航天佳绩!
|
最好的合作,不是互相依赖,而是互相竞争。不竞争,别人就看不到你存在的价值,就找不出合作的合理性,如果竞争中只输不赢,就更危险了。所以,要刻苦、要创新发展、要勇于接受竞争,要在竞争中创造价值并收获尊重!残酷的竞争能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和对人生的解释也会增加几分禅意。
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有限的,其他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当前又只能作为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补充能源来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受到技术限制将来也难以成为主力能源来源,美国人在基本完成了对地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控制布局之后,下一个目标就瞄准了月球。因为月球上除了存在大量的钛等地球上稀有的矿藏之外,还有大量的氦—3存在。据估算,按照当前世界上的能源消耗水平计算,月球上的氦—3物质总储量足够全世界使用1000年以上。因此可以说,谁控制了月球上的氦—3物质开采技术和开采权,谁就掌握了未来月球能源利用的主动权。
美国组建了太空司令部,想要将太空进行军事化部署,俨然是打算将太空打造成美国的私人财产;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军事基地,对近地球、近月球轨道上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目标(卫星、载人航天器等)进行监视、威胁或攻击。神舟及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够制衡和保证我国在太空和地面的国家安全。
现在各国都十分重视新世纪航天战略的“竞争”,对外层空间“话语权”的争夺,体现的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博弈。
据外媒报道:202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获得的预算为518亿美元(占全球航天支出总量的57%),高于其余35个国家航天机构预算的总和(384亿美元)。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为132.8亿美元,占全球航天支出总量的15%,仅次于美国,在全球航天大国中排名第二。军事航天方面,美国在全球支出中占比超过了80%。没有综合国力,真的无力支撑!
载人航天的研制涉及到天文、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太空互联网、太空3D打印、太空激光通信、量子导航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颠覆传统认知,一旦取得突破,将完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载人航天的成熟度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的生死存亡。
目前,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太空的支持。太空中的各种卫星为我们提供测绘、通信、导航、气象等各种信息与服务,维持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可以说,没有太空的支撑,人类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
2019年全球的航天产业经济规模大约3660亿美元左右,而火箭和卫星的相关收入占到了整个航天经济的74%。商业航天是在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快速起步的一个产业,其中非常重要的需求来源就是卫星组网的计划。以SpaceX提出的星链计划为代表的卫星组网计划是抢占低空轨道的重要扩张计划,星链计划将在低空轨道上部署超过4万颗卫星。美国在传统航天和商业航天中建立了比较牢固的领先地位。美国当前在轨卫星的数量超过1300颗,大约是中国在轨卫星数量的四倍,尤其是通信卫星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从中期趋势来说,实现载人飞船的商业飞行将会是商业航天的中期目标。俄罗斯,曾是唯一一个能够将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国家。在美国SpaceX公司进行了完美的载人发射任务之后,俄罗斯失去了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后来又有中国的加入。究竟商业航天经济价值如何,举个例子:2011年之后,俄罗斯更为基础和可靠的“联盟号”(Soyuz)宇宙飞船就一直独自负责运送宇航员的任务。从那以后,宇航员们都在莫斯科郊外的星城训练,学习俄语,然后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台发射升空。俄罗斯航天局通过运送宇航员可以赚一大笔钱:联盟号上的一个座位要花费NASA大约8000万美元!
另外,太空采矿和星际移民是传统航天产业的长期目标,也同样是商业航天的长期趋势。2018年,中国航天产业总收入仅占全球3%,商业航天在我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有很大促进的作用。载人飞船上的科研和发展,的确意义非凡!
据资料报道:“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欧盟、韩国”是世界排名前七名的航天强国,但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马不停蹄、催人奋进。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再次证明了我国运载火箭的稳定性,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再次验证了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的稳定性。在重要科技领域,“稳定”压倒一切,“稳定”也大于一切,“稳定”是技术和实力的象征!
综上所述,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意义重大!“有形”的,我们可以说出来,“无形”的,可以通过上面的阐述自己去品、去细品!每次航天发射,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看,品头论足的很多,找茬补刀的也不少!神舟十三号的发射直播,让我们体会到了航天事业的博大精深和航天人的奋斗情怀,实在感动和骄傲!神舟十三号,祝你遨游太空、一帆风顺;飞船上的三位英雄,等您们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Note:(1)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data of the article come from the Internet and cannot be listed one by one. There is only one wish to write this article: Made in China, our pride, and wish the motherland to be stronger and better!
(2)I have seen the chorus video of "The Motherland Will Not Forget" by the old scientist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 was very moved. Here, I use this song I learned and sang a few months ago to express my deep respect for the astronauts:
After finishing this part of the work, I will officially go to record the playing and singing video and upload it. I wish you a nice weekend!
(博文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