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启蒙
我的象棋启蒙老师是父亲,父亲珍藏着一副很精致的象牙骨制作的小象棋,见我很感兴趣,于是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引导我下象棋,教会了我的基本的走子和布局知识,有空还陪我玩上两盘,后来我便开始喜欢上了象棋。也就是在我工作后不久,父亲把这副保存好多年的象棋珍品送给了我,这就是父爱和传承!
我的第二个启蒙老师是我的大表哥,他大我十多岁,我小学的时候,他已经是成年人了。每次春节全家聚会,他总会和我下上几盘,教我几招。都说年少轻狂,我当时就是一个自负之人,自尊心极强,很少愿意服输,可无论怎么挣扎努力,还是下不过他,心里真是憋足了一股气!于是,私底下刻苦研究技艺,就期盼着第二年春节到来,能将表哥战于马下......可事已愿违,再战还是负多胜少,于是,对表哥的聪明和神奇之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得到了初中,有一年全家到个旧过年,表哥带我去公园棋场见棋友,才知道:他下的那是赌棋(实际上,当地很多象棋高手都爱这么玩,以此示出彼此绝对的水平,一盘输赢,50元,那可是80年代的50元!我90年大学毕业实习期过后,转正工资也才90多元,这是什么概念,一比便知!可他真是刻苦和聪明,他平时研究棋谱、套路、陷阱和布局,水平的确胜人一筹,并总是胜多负少,引众人佩服和羡慕!他徜徉在象棋世界里并总是那么乐此不彼,原来,这一场场可以让心跳加速的比赛,就是他前进的重要动力!对错不评,但,不能输、输不起,真的能让技艺精于求精和战无不胜!我知道这种方式不属于我自己,但和表哥一次次对弈里和复盘交流中,我的确学习到了行棋的智慧!
那些争强好胜的日子
小学三年级前,随父母还在九街卫生所生活。单位里有一玩伴,比我大一岁,外号叫“三鱼子”,说他胆大吧,一次我们俩去卫生所对面一个农家院里玩,在主人家石榴树下摘石榴时,被家里那凶猛的没阉过的大公鸡,飞跳追赶,鼻子都啄破了,一阵嗷嗷大哭,从此特怕公鸡,遇事也开始变得谨慎和胆小起来;说他开始胆小吧,在下棋这件事上,他又特较劲,对我下手够准够狠,让我愤慨不已!
规则是我定的:两个人下棋比赛,输了的,让对方弹一下脑门。当时我们水平相当,一个不服一个。我心软,赢了,就轻轻弹他一下,可这家伙,我输时,越弹越重,那可是脑门啊,会疼会肿的,传导感觉上也特敏感,让我大怒,于是大家都开始较劲,你狠,我比你更狠,于是每一次彼此疼得嗷嗷直叫的吵闹声中,两个人一天下来,脑门都肿起了大包!这件事,既记忆深刻,又回味无穷!童年嘛,没有乐子,就相当无味了!
在九街还认识了一位隔壁单位的兄长棋友,他水平不错,我周末有时候也跑到他们单位去玩棋,相处很好,也有过很多较劲中促成长的例子,在此忽略了。后来,回到县城读书,初中才发现:他是我同班一女同学的哥哥!在我们那个年代,男女同学之间很少交流和来往,后来亲戚的婚宴场上才知道:我们两家是亲戚。那一刻,和多年不见的兄长也再次相遇了,既认了亲戚,又再战一盘,好不感慨和快活!
成年棋友
不知怎滴,我很小就喜欢和大人相处,在我的棋友里,初高中时期,大部分都变成了成年人。我喜欢去县文化馆看棋,也总能点出几个小妙招,之后便开始和他们下棋、比赛或娱乐,当然,时间只能限于周末。当时,得到文化馆负责象棋老师的赏识,给了我很多机会,但因学业所限,没有代表少年组去外地比赛,但本县比赛中,一般都能进入少年组前三名。说实话,大家对我都很好,我居然也能和大人们和谐相处,吵吵闹闹中还建立起了难得的友谊!以至于,我上大学后,每年回家乡过春节,大年初一总有挂念,总要不自主地往县文化馆跑一趟,见见棋友,打一场县比赛前五名摆设的擂台公开赛,记得我还赢了县比赛的第三名(擂主由他们当时随机指派),得到了一副很精致的象棋,一直保留到现在。
【 未完,请看下一页 】 |